>> 中信建投-电子行业-MCU:汽车工控驱动成长,本土厂商高端突破-230118
上传日期: |
2023/1/19 |
大小: |
6093KB |
格式: |
pdf 共71页 |
来源: |
中信建投 |
评级: |
看好 |
作者: |
刘双锋,章合坤 |
行业名称: |
汽车 |
下载权限: |
此报告为加密报告 |
|
核心观点:MCU属于“进入门槛低,发展门槛高”的行业,低端MCU市场进入门槛低,追求性价比,但是产品同质化,厂商缺乏定价权;中高端MCU追求可靠性和性能表现,有稳定的盈利能力和客户资源。国内MCU厂商正逐步跨过高低端的界线,获得长足的发展。我们认为,中长期看,国内MCU行业将逐步出清部分玩家,优化格局,看好平台型MCU厂商以及专用领域龙头。 MCU:主打控制功能的单片机。MCU是简化后的CPU,集成存储、接口等形成的单片机,专注于控制功能。对于MCU而言,核心频率/核数量、存储器容量、接口丰富度等是重要性能指标。目前,消费、通信、工业等市场以ARM内核为主,而汽车上以TriCore、PowerPC、瑞萨自研三种内核为主,未来ARM架构将在汽车市场获得更高份额。从技术趋势看,MCU将往高算力、低延迟、低功耗、集成化发展。 MCU市场200亿美元广阔空间,汽车工控驱动行业成长。根据ICInsights,2021年全球MCU销售额达到196亿美元的新高,同比增长23%,未来复合增速有望达到高个位数。分下游看,汽车为第一大下游,占比33%,其次为工控25%、计算机网络23%、消费电子11%。未来,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将带来MCU需求量提升和产品技术迭代,而风光储、自动化产线、安防、医疗、家电等将推动工控市场持续增长,汽车、工控将成为MCU市场的重要增长极。 国际厂商主导市场,国内厂商份额提升、高端突破。目前MCU市场主要有恩智浦、英飞凌、瑞萨、ST等厂商主导,我们复盘国际MCU龙头的发展史,发现MCU厂商的成长往往需要技术研发投入、产品线丰富度、优势产品/优势赛道、生态及客户积累等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内MCU厂商处于起步阶段,经历本轮缺芯和国产化,平台型公司兆易创新凭借消费+工业市场的扩展,全球份额达到3%,另外中颖电子、国芯科技、芯海科技等公司也获得长足发展。本土厂商正逐步向工业、汽车等中高端市场突破。 行业库存有望于23Q2-Q3回归正常水平,行业周期即将反转。从21Q4开始,MCU需求出现了结构性分化,消费类、工业MCU的渠道价格出现下滑,供给紧缺状况松动。22Q4高端汽车MCU仍然紧缺,渠道端MCU交期进一步拉长,预计2023年汽车MCU紧缺有望缓解。我们判断23H1 MCU行业整体周期继续下行,并将在23Q2-Q3触底反弹,其中汽车MCU有望维持高景气。 投资建议:MCU属于“进入门槛低,发展门槛高”的行业,低端MCU市场进入门槛低,追求性价比,但是产品同质化,厂商缺乏定价权;中高端MCU追求可靠性和性能,有稳定的盈利能力和客户资源。2020-2021年,由于产能紧缺,MCU缺货涨价,叠加国产化浪潮,国内涌现出一批MCU厂商。我们认为,中长期看,国内MCU行业将逐步出清部分玩家,优化格局,看好平台型MCU厂商以及专用领域龙头。建议关注:(1)平台型厂商:兆易创新、华大(未上市);(2)专用领域龙头:①汽车:国芯科技、芯驰(未上市)、芯旺微(未上市);②工控:中颖电子、中微半导、峰岹科技;③电表:钜泉光电;④IOT:芯海科技、乐鑫科技、国民技术。 风险提示:存货减值风险、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