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信建投-小熊电器(002959)短期费用端压力明显,但仍看好公司长期增站逻辑-230903
上传日期: |
2023/9/4 |
大小: |
349KB |
格式: |
pdf 共4页 |
来源: |
中信建投 |
评级: |
买入 |
作者: |
马王杰 |
下载权限: |
此报告为加密报告 |
|
核心观点 在Q2市场景气度环比走弱的背景下,小熊依托刚需品类拓展、抖音渠道开拓等实现逆势高增长。但是,实现高增长的同时受市场竞争、费用投放节奏等因素影响,短期营销费用投放明显偏高,给公司短期盈利能力带来负面冲击。我们判断,后续伴随费用投放节奏调整,长期品类开拓、渠道布局调整等仍将持续拉动公司的稳健增长,公司中长期增长逻辑仍在。 事件 2023年8月25日,小熊电器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2023H1实现营业收入23.41亿元(YOY+26.68%),归母净利润2.37亿元(YOY+59.66%),净利率为10.11%(YOY+2.10pct)。 其中,Q2实现营业收入10.90亿元(YOY+25.11%),归母净利润0.72亿元(YOY+62.96%),净利率为6.59%(YOY+1.55pct)。 简评 一、收入分析:收入逆势高增 从第三方魔镜数据来Q1、Q2淘系平台厨小电品类销售额增速分别为-1.7%/-15.1%,整体Q2景气度环比Q1有明显走弱。 对比之下,公司Q2仍逆势取得超过25%的增长,进一步拆分来看: 1)渠道端预计抖音新渠道拉动明显。从飞瓜数据来看小熊4-6月份单月销售额均在6千万以上,Q2单季度对比去年同期实现超400%的增长,预计对公司整体增长拉动明显。 2)产品端预计新兴品类及刚需品类贡献明显。拆分品类来看,伴随公司近一年来在传统刚需品类上的发力,预计Q2破壁机、电热水壶等刚需品类仍将一定程度上拉动公司增长。此外,考虑到公司新兴品类仍处于开拓进程,预计新兴品类也会对公司增长带来一定拉动。 二、盈利分析:高费用投放拉低短期净利率表现 1)毛利率:制造端提效自营比例提升趋势下,毛利率同比仍有提升 2023H1毛利率为37.71%(YOY+2.40pct),其中Q2毛利率为35.35%(YOY+2.14pct),在外部较大竞争压力下公司仍实现毛利率的同比提升,预计主要系:1)公司围绕制造端持续深耕,核心零部件自制比例提升持续带动降本;2)自营比例同比去年同期仍有提升。 2)费用率:Q2高流量投放力度导致短期销售费用率较高 2023H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1.92/+0.80/-0.50/+0.33pct;其中Q2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4.56/+0.83/-0.50/+0.270pct。 费用端的主要变化集中体现在销售费用率的大幅提升,预计原因主要为:1)相较此前年份,今年AWE活动在Q2线下开展,预计围绕今年围绕AWE所开展的相关营销活动使得公司短期费用投放有所提高;2)在Q2终端需求较为疲软的背景下市场竞争压力较大,公司为实现增长在前端营销投放力度较大。 2)净利率:受制于短期费用率的大幅提升,净利率同比下降明显 2023H1净利率为10.11%(YOY+2.10pct),其中Q2净利率为6.59%(YOY+1.55pct),从扣非的情况来看,23H1扣非净利率为8.81%,同比提升0.28pct,从Q2来看,23Q2扣非净利率为5.05%,同比略降1.73pct。 投资建议:自22年实现品牌转型升级以来,公司依靠SKU精简以及全域营销等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是当前具备明显阿尔法属性的厨房小家电标的。我们预测2023-2025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70/6.90/8.26亿元,对应EPS为3.00/4.41/5.28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0.15/13.73/11.4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主营业务为创意小家电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规格型号众多,按类别划分主要包括塑料原料、五金制品、电机、陶瓷、玻璃、电子电器和包材等。公司直接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较高。受宏观经济环境和需求影响,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存在一定的波动。公司拥有基于规模优势的原材料采购议价能力,并通过内部降本增效措施,能够消化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部分风险,但如果未来主要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公司仍将面临着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 2)市场竞争激烈的风险: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创意小家电作为一种创造消费需求的升级产品,市场空间巨大,但随着众多家电厂商的纷纷进入,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一方面,在当前小家电行业处于充分竞争的背景下,公司可能面临竞争对手通过价格战、广告战、专利战等挤占公司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小家电企业纷纷加强线上销售渠道建设,线上销售渠道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公司通过不断加大新品迭代以及加强营销队伍建设等方式带给用户更好的消费体验,积极化解市场竞争风险。但如果公司不能准确把握目标客户的消费升级需求,不能及时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等,公司将可能面临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下滑的风险。 3)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原材料采购价格受到宏观趋势、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波动的可能性,增加了采购成本的管控难度,可能对生产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