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泰证券-汽车行业:不惧反补贴调查,整车本地化加速-230914
上传日期: |
2023/9/15 |
大小: |
505KB |
格式: |
pdf 共5页 |
来源: |
华泰证券 |
评级: |
增持 |
作者: |
宋亭亭 |
行业名称: |
汽车 |
下载权限: |
此报告为加密报告 |
|
欧盟正式启动对中国电车的反补贴调查,本质反映中国车企全球竞争力强化 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宣布欧盟正式启动对中国电车的反补贴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电动车整车在欧洲售价是否低于在中国地区售价与补贴金额,以作为判定倾销标准。往前看,23年以来法国政府与业界相关人士持续督促欧盟执行委员会发起对中国电车的调查,以确认中国车企是否通过不正当补贴政策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欧盟倾销电车。我们认为本次事件本质上反映了中国电车以及汽车产业链全球竞争力的日益凸显,以及欧盟国家担忧中国电车竞争力强化或冲击自身车企发展。 欧盟内部尚有分歧且存有中欧协商窗口期,反补贴调查存在变数 根据欧盟双反调查程序,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最长时长分别为15个月和13个月,实践中比法律规定更短,若双反关税开征则将至少持续5年。我们难以判断此次调查结果和进度,但考虑到一方面当前欧盟内部存在分歧,如法国较为激进而德国较为谨慎,一方面尚存在中欧双方协商的窗口期,反补贴调查或将最晚在至今9个月后即24年5月出台临时制裁措施,在至今13个月后即24年10月出台最终制裁措施,因此距离评估是否对中国进口电车加征高于标准税率10%的关税存有9-13个月时间,若初裁政策超预期仍存在4个月协商调整窗口期,同时欧盟主席也表示将与中国保持开放的沟通和对话渠道。综上,我们认为反补贴调查存在变数。 欧盟进口中国电车价格大幅高于中国本土&欧盟补贴高,加关税概率或较小 基于补贴和售价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本次反补贴调查导致加关税的概率较小:(1)反倾销加征关税的关键在于中国出口欧洲电车价格低于中国本土,而目前国产新能源车出口欧盟售价普遍高于国内,如元PLUS高115%~145%、欧拉好猫高75%~124%、MG 5高220%~386%;(2)我国出口电车一般是4-4.7万欧元,德国补贴4500欧元,法国补贴6000欧元,英国最高2500英镑,而中国已取消直接电车补贴。同时即使欧盟反补贴调查将新工厂和研发相关政府补贴纳入中国电车补贴计算口径,而22年比亚迪获相关补贴占收入的0.4%/蔚来占1%/上汽占0.2%,政府补贴占比不高且国内外销售价差较大,我们预计中国电车触发双反认定门槛从而加征关税的概率较小。 我国电车出口西欧份额较低,悲观假设加征关税对我国车企业绩影响或有限 我国出口欧洲新能源车的销量份额较低,23年前7个月国产新能源车出口西欧销量约25万,占法国/德国/英国/瑞典/荷兰的新能源车销量份额为5.1%/5.5%/9.5%/25.0%/13.8%,占西欧总份额约8%,整体销量占比较低,在加征关税的悲观假设下,欧洲出口对中国车企的业绩影响或有限。同时18-22年欧洲均占据了中国汽车进口的首位,我们认为双方存在反制裁的博弈空间,出现加征关税的极端悲观情况的概率较小。 车企&汽零厂或加快海外产能布局,已具备先发优势企业率先受益 我们认为此次调查加关税概率小,且有望加快本土先进汽车企业海外建厂进程,行业出海趋势无需悲观。汽车工业在发达国家为重要经济支柱,本国贸易保护为大概率事件,而中国22年乘用车出口253万辆(中汽协口径),在电动化智能化高性价比加持下中国车企已具全球竞争力,我们看好整车出海加速。目前上汽(欧洲/南亚/东南亚)、比亚迪(巴西/泰国)等已开启海外产能布局,我们看好在海外具备品牌+渠道+产能+海运等优势的比亚迪/奇瑞/上汽等。零部件出海也将是趋势,国内汽零厂商技术持续升级,已进入欧系/特斯拉/美系等海外供应体系,部分企业也已开启海外产能进行全球化经营。综合零部件厂商积累的客户资源+技术+资金优势,已具海外管理经验的企业或将更被青睐,我们看好如星宇/科博达/爱柯迪等在全球范围的进一步开拓。 风险提示:双反政策调查进展超预期;调查事件窗口期限不及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