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创证券-债券周报:降准落地、赎回缓和,债券期限怎么选择?-230917
上传日期: |
2023/9/18 |
大小: |
3624KB |
格式: |
pdf 共25页 |
来源: |
华创证券 |
评级: |
-- |
作者: |
周冠南,许洪波,宋琦 |
下载权限: |
此报告为加密报告 |
|
如何理解央行近期的操作思路 (1)宽松操作再加码,是短期必要性和长期政策目标的结合。降准落地,较为符合市场预期,一方面补充9月较大的资金缺口;另一方面继续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此外,14D逆回购降息20bp,是跟随调整;但公开市场增量投放能够缓和市场对于资金收紧的担忧。 (2)央行操作打破市场前期的两重担忧。一是,央行前期提及“防范资金空转和套利”,市场对流动性收紧的担忧逐渐升温,但8月中旬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投放依旧保持相对积极,此次降准落地再度确认央行偏呵护的态度。二是,再度打破汇率对于货币宽松掣肘的担忧,货币政策以内为主,兼顾内外平衡的操作思路再度确认。 总结来看,后续货币政策操作或根据中央宏观调整政策的需要,配合形式更加多样与灵活,市场需要持续跟踪以适应央行操作的新变化,预计在“稳增长”和“降成本”的政策思路下,降准、降息周期仍然延续。 机构行为:有赎回,但未形成负反馈 (1)净值化背景下存在从机构赎回到形成负反馈的传导链条。即从赎回“银行理财抛售基金/债券→债市加剧调整”到形成负反馈“银行理财净值回撤加大→投资者持续赎回银行理财”两个环节,会放大债市波动和赎回影响。 (2)本轮市场调整存在机构赎回现象,目前已有所缓和。9月4日起基金连续6个交易日对现券保持净卖出,债市企稳后,9月13日以来已转为净买入;银行理财二级净买入量逐步减小并转负,未出现大幅净卖出债券的行为。 (3)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银行理财净值管理能力的提升、负债端较稳定,底层资产企稳的情况下本轮机构赎回并未形成负反馈。吸取去年赎回潮的经验后,今年理财更倾向通过配置基金来进行流动性管理,并且自身操作偏稳健,杠杆水平持续维持相对低位,因此面对信用债的抛盘压力和收益损失较小,高频数据显示目前理财净值回撤较小、规模降幅可控,负债端较为稳定。 债市策略:降准落地,短端表现或优于长端。 (1)中短端品种:当前短端品种确定性相对较高,经历前期资金收敛以及赎回调整后,赔率明显增加,1年期国股行存单品种而言2.4%左右或是新的定价中枢,1年期国债2%以上或有较强配置价值。此外,从历史统计来看,降准对于短端的利好程度更大,本轮降准周期中5年期利好表现更加明显。 (2)长端品种:“宽信用”仍有扰动,长端需顺势而为,并持续关注机构行为层面的摩擦风险(赎回反复、年末止盈等),根据安全边际和赔率变化择机参与。年末止盈意愿或偏强,进一步交易空间仍需等待未来降息落地来再次打开。 (3)信用品种:“结构性资产荒”作用下,投资者对票息策略的诉求仍在,偏短期限城投信用挖掘和高等级信用品种3-2y骑乘策略仍可延续。 下周关注:(1)LPR报价:将公布9月LPR报价,考虑8月1年期报价已下调,9月LPR报价大概率持稳。(2)地产高频数据:“金九银十”消费旺季,此前二、三线城市因城施策工具箱已充分打开,销售刺激政策的效果较为有限,一线城市相对体量较小,“认房认贷”政策的放松或也对低能级城市产生一定的虹吸效应,数据修复的持续性仍有待跟踪。(3)资金方面:降准、MLF超额续作、叠加14D逆回购重启加码的情况下,资金面超预期收敛的风险基本被解除,但缴准、缴款以及信贷抽水效应的压力依然存在,预计短期资金宽松的空间较为有限。 风险提示:流动性超预期收紧,宽信用进度超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