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证券-电子行业深度报告:做大海思,实现中国半导体全产业自主可控-240403
上传日期: |
2024/4/3 |
大小: |
3758KB |
格式: |
pdf 共31页 |
来源: |
东北证券 |
评级: |
看好 |
作者: |
李玖,武芃睿 |
行业名称: |
电子 |
下载权限: |
此报告为加密报告 |
|
报告摘要: 中国半导体国产化进程到今天,已经在众多环节实现了0到1突破,然而从国产化率来看,并未达到显著自主可控的水平。要打造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中国半导体,要推动中国电子工业崛起,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认为,华为是最具产业链国产化决心的科技企业。在推进半导体国产化多年以后,我们需充分认识到,华为比其他中国芯片公司对上游的国产化决心更为坚定。在经历了被多轮制裁后,华为已认识到,全球分工自由贸易的时代当前已不复存在,必须建立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才能保障公司业务的稳健发展。因此,华为在全半导体产业链做了相关布局,与供应商合作,共同提升全产业链的国产化能力。而海思,作为华为的芯片部门,在华为推进全产业链国产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认为,华为海思的规模,将决定中国半导体上游国产化的上限。中国芯片设计公司当前的单个营收体量大多在百亿元以下,如此体量的单个芯片公司对上游产业链的拉动较小,且大多对上游国产化诉求不强;而海思的体量受到华为经多次制裁影响,尽管与供应商精诚协作,在上游产业链多点开花,实现0到1突破,但海思当下体量难以做大整个上游产业链。因此,实现中国半导体上游国产化1到N的关键因素,在于海思的规模。作为最有国产化决心的芯片企业,海思规模的增长,将能显著增益其上游环节国产化程度:EDA、材料、设备、制造、测试等。 海思已在芯片全领域实现覆盖:光电、数字、模拟、传感等。海思的规模就是中国半导体国产化的空间。海思在芯片设计领域全覆盖,多赛道全面开花,增厚营收规模,即增厚半导体上游国产化空间。经我们测算,1000亿元营收规模的海思,对应半导体上游各环节的空间分别为21.6亿元(EDA)、350亿元(晶圆制造)、100亿元(封装制造)、30亿元(第三方测试);5000亿元营收规模的海思(中国2021年半导体销售额约1.2万亿,海思5000亿即占中国半壁江山),对应半导体上游各环节的空间分别为:108亿元(EDA)、1750亿元(晶圆制造)、500亿元(封装制造)、150亿元(第三方测试)。做大海思,将为中国半导体上游国产化打开浩瀚增长空间。 要打造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中国半导体,要推动中国电子工业崛起,只有海思规模达到千亿以上甚至占据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上游环节才能获得较高的国产化上限。因此,海思的规模决定中国半导体上游国产化的上限。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工艺进度不及预期,盈利预测与估值判断不及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