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证券-量化分析报告:公募“逆风”的原因解析与应对思考-240724
上传日期: |
2024/7/25 |
大小: |
1388KB |
格式: |
pdf 共14页 |
来源: |
民生证券 |
评级: |
-- |
作者: |
叶尔乐 |
下载权限: |
此报告为加密报告 |
|
2021年以来公募超额持续回落的核心的问题在于公募的风格选择。从整体法归因来看,公募权益基金长期在行业配置上赚钱,在风格配置上亏钱,在选股和交易上收益不显著。风格收益最近四年持续为负对于公募的行业收益与选股收益也都有负面影响。 公募在风格上长期偏好高成长、高Beta、高动量风格,核心是其考核方式下对“成长”逻辑更为偏好。其在高波动率和高流动性上的暴露以及所带来的负向收益贡献近期仍然持续;市值维度,公募权益仅在2014-2016暴露小市值的情况下有明显正收益,整体应对偏被动;公募对成长的高偏好和对价值的低偏好是恒定的,没有显著变化,但成长因子近年超额收益减弱;近年公募风格收益来源的最大转变来自于:不再赚Beta和动量的钱,但此种风格的收益本身并未减弱。 公募为何不再偏好动量风格?原因在于成长中的动量“含量”下降。公募依然偏好成长风格,但不再偏好动量风格,可能原因是成长与动量相关性有所下降,动量多头组合的成长性同样也明显下降。因此并不是公募主动选择不追动量,公募历史上也不曾主动追动量,而是成长风格本身动量特征的减弱带来了上述现象。 那么这样的现象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从美股经验来看一般是短期的。美股小盘市场的动量和成长组合长期时序收益上相关性同样为正,但也都出现过持续多年的负相关状态,不过负相关仅仅是阶段性的特征,一般为经济危机时期,经济危机过后整体又将回归常态。 当下动量策略如果减少了成长的持仓后是不是会主要包含价值股票呢?答案是否定的。价值几乎永远无法体现出动量特征,由于价值与股票价格有关,价值股票的上涨会导致其慢慢脱离价值的定义范畴,因此其很难在持续上涨出现动量特征后仍被定义为价值。当下动量特征较强的股票(赢家股)可以说既不是成长也不是价值。 既不是成长也不是价值的股票是什么呢?可能是红利质量。不是成长也即净利润不再快速增长,但是PB仍然不低,那么假设PB定价合理,可能是其ROE较高,ROE较高但g又不高,那么根据g=b×ROE,只可能是留存收益比率b极低,大部分利润分红了,即红利质量。 综上所述,公募选择成长而“逆风”,管理者要应对可以加强组合管理,提高其他风格收益。长期的考核方式和投研体系使得公募坚定的选择了成长,公募想要再度发展势必要等待“成长回归”。在此环境下,投资者自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产品的选择,当下仍有10%左右的产品偏价值,公募整体结构上仍是多元的。而对于管理者,虽然无法改变审美,但加强组合管理有机会减少“逆风”下的收益损耗。 风险提示:量化结论基于历史统计,如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不排除失效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