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西证券-机构行为观察之三:求解银行息差压力-240926
上传日期: |
2024/9/26 |
大小: |
2122KB |
格式: |
pdf 共18页 |
来源: |
华西证券 |
评级: |
-- |
作者: |
刘郁 |
行业名称: |
银行 |
下载权限: |
无限制-登录即可下载 |
|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加速走低 2021年底至2024上半年末期间,全国商业银行净息差由2.08%持续下滑至1.54%。然而自2022年以来,多轮监管调控均试图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缓解息差下行,但最终结果却收效甚微,我国的净息差仍处于下降区间。 负债端:存款定期化加剧,成本率难降 聚焦存款类资产,在挂牌利率持续且大幅下行的背景下,近年来上市银行规模加权口径下的存款成本率却不降反升,直至2024上半年才开始略微拐头向下。 究其原因,一是银行对公存款成本“韧性”较强。不过,4月手工补息禁令应声出台,有效缓解了对公存款的付息压力。二是“对公化”问题找到解法之后,“定期化”转而升级为存款成本率高企的主要拖累。 资产端:让利实体经济背景下,收益率持续走低 结构上,商业银行生息资产以贷款和投资类资产为主,贷款为生息资产收益率的主要“拖累项”,今年6月贷款平均收益率仅为3.9%,同比降38bp,较2019年末高点降93bp。其次是投资类资产,在当前债市收益率中枢持续下行的背景下,“低票面”也为银行再投资、新投资带来一定压力。 我国商业银行如何跳出净息差“困境”? 低利率环境下,如何缓解银行的息差压力?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日本存在相似的问题,当时日本银行采取了并购重组、对外拓展海外业务,对内发展中间业务、调整信贷结构等方式。 不过日本的经验或更适合作为中长期逻辑的参考,短期内难以“悉数照搬”。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解决息差问题,短期还是要从成本端着手。抑制存款“定期化”的扩张或是银行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以理财为代表的广义基金负债回流表内,或也是缓解银行成本压力的重要途径。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