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商证券-宏观经济周度高频前瞻报告:经济周周看,本周经济景气度延续平稳,消费出口韧性强-250601
上传日期: |
2025/6/2 |
大小: |
1921KB |
格式: |
pdf 共17页 |
来源: |
浙商证券 |
评级: |
-- |
作者: |
李超,林成炜,廖博 |
下载权限: |
此报告为加密报告 |
|
核心观点 我们认为,5月基本面呈现修复态势,抢出口或带动供需同步改善,但物价水平暂未反弹,量价两个维度或延续背离。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较4月上升0.5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边际改善,但多数分项指标及部分行业仍处于相对低位,后期走势仍需观察,特别是外贸修复的斜率与可持续性。 大类资产方面,我们认为下半年或呈现股债双牛结构。一方面,预计中美经贸关系可能在震荡曲折中走向缓和,另一方面“类平准”基金兜底尾部风险,二者均将支撑市场风险偏好。综合来看,A股有望形成低波红利与科技成长交替向上的结构化行情。固定收益方面,考虑到年内大规模内需刺激概率较低,10年国债利率预计将在震荡过程中下行至1.5%附近。 “两新”、“抢出口”共振,工业稳增长强劲 5月工业生产景气总体平稳,我们预计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或为5.9%。一方面,“两新”政策持续发力,从内需侧带动相关行业生产向好,工业稳增长着力于装备制造业促使其保持积极态势;另一方面,在中美关税豁免期,抢出口(转口)对工业生产有较强支撑。5月份服务业景气相对平稳,生产性服务业积极,生活性服务业在五一假期带动下向好。 预计5月社零增速同比+4.8% 预计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4.8%(前值+5.1%)。其一,5月居民出行景气度较高,“五一”假期出行人数和消费数据显著提升,在各地促消费活动和“即买即退”离境退税等政策刺激下,预计受益于政策利好的以旧换新商品和餐饮等消费有望持续增加。其二,5月乘用车销量在政策刺激、厂商促销及消费需求释放的多重因素推动下,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但价格促销或对汽车零售额形成拖累。其三,从房地产销售数据来看,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回落,预计将对地产后周期相关消费形成拖累。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对稳定,制造业和广义基建挑大梁 我们预计,2025年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为4.0%。分领域看,预计1-5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7%,制造业投资增长8.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5%。值得关注的是,超长期特别国债在政策端强化对设备更新的支持下,设备类投资或成为投资端增量弹性来源,预计设备工器具购置延续前期涨势。更加重要的是,今年以来,多家互联网科技企业公布财报并更新了未来的资本开支计划,预计各大龙头企业有望在DeepSeek横空出世的背景下加大有关AI方面的投资,因此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弹性有望进一步释放。 CPI偏弱运行,PPI同比降幅相对稳定 我们预计,预计5月CPI同比增速为-0.2%(前值-0.1%),对应5月环比增速为0.2%(前值0.1%);工业品价格方面,我们预计5月PPI同比增速为-3%(前值2.7%),环比增速为-0.2%(前值-0.4%)。库存周期难以对价格形成有效支撑,中游制造业产能出清或需经历较长一段时间。从供需平衡的角度看,目前的政策强度更多指向提振信心,对终端需求和供需缺口弥合的实质性改善仍需观察,特别是具有针对性的增量地产、消费等总需求侧政策陆续出台,才有可能进一步判定PPI的筑底信号。 就业总体保持平稳,失业体感或较上月有所上升 我们预计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或为5.1%,较前值持平。一方面,工业、服务业生产保持积极态势有望加强就业吸纳能力,中美关税战豁免期对就业冲击尚未显现;另一方面,为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变化对就业影响,政策持续发力重点领域,针对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岗位挖潜扩容。 我们认为,就业形势变化或是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的关键。从最新的失业金搜索指数来看,5月失业金搜索指数较4月有所上行,就业群体的实际体感应保持关注。 5月信贷回落,M2继续回升 预计5月人民币贷款新增8500亿元,同比少增约1000亿元,对应增速持平上月为7.2%。预计5月社融新增2.4万亿,同比多增3800亿元,对应增速提升0.1个百分点至8.8%。预计5月M2增速为8.2%,前值8%,提升0.2个百分点。预计5月M1增速为2.5%,前值为1.5%,提升1个百分点。 对于后续货币政策,当前央行把重心转向经济增长和促进物价合理回升。我们认为核心原因在于,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端过度竞争的结构性矛盾依旧存在,需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全年看,预计2025年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与财政、产业、就业、社保等各项政策形成政策合力,我们预计全年央行仍有一次50BP降准,以及20BP降息。但同时我们也提示,物价回升并未一蹴而就,其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各个部门协同发力。 风险提示 1)地缘冲突扩大化驱动我国产能过剩化解,使得中国经济意外上行。 2)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
|